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二1班的乔宏,今天国旗下演讲的主题为《明镜立身,法治长存》。
当我们提笔写下“法”字,对它的释义和起源便应了然于心。“法者,所以爱民也。”“法者,定分止争也。”这是《商君书》和《韩非子》中对法的释义。
穿越人类历史长河,站在世界法治的原点,千千万万的法治智慧至今仍照耀着今日法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青天衙门到人民法院,从汉谟拉比法典到现代法律体系,法律始终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孔夫子辩证的,仁是思想核心,而法就是仁的外在表现。法制不仅是一种强制手段,更是道德的体现,是社会正义的保障。在孔夫子儒家思想的延伸下,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持公正之心铸法治之魂,亦不忘以礼法之名明镜立身,养浩然正气。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知法,守法是礼仪之邦的大德修养,更是光耀四方的文化馈赠:日本效仿唐律制定《大宝律令》,新罗派遣唐使学习汉人法度,法国启蒙思想家盛情赞颂中国法治的权威高效。中华法系与世界诸多法系美美与共,无形中也印证着人类千百年来最不朽的渴望:对正义的持守,对公平的向往。罗翔老师曾说:“真理的种子早就在你我心中等待被激活。当我们心中的琴弦被拨动,泪水便夺眶而出,此刻你我与真理共鸣。对公平、正义、法治的渴望早已在民众心中,建设法治社会是我们与法的一场双向奔赴。
从“法”的本身回归“法”的实际,我们是否也曾困惑过, 为何在法治社会飞速建设的今日,令人瞠目结舌的违法现象仍层出不穷?就在过去,我们的时代见证了AI诈骗,电信诈骗等诸多乱象。试问:这是否意味着“法治”是遥不可及的幻想,“法治”仅是多数人的道德?这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破壁之问,更应是我辈叩问自己的契机:你可曾知法,守法,用法?你可曾以法治告慰内心正义之基?
法治不远,尽在你我之间。近年来各地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电影《少年的你》引人深思,歌曲《玫瑰少年》背后的故事备受关注。校园暴力的根源是施暴者道德观念与法律意识的严重缺失。在同学相处之中难免有一些小摩擦,我们要学会宽容理解他人,树立法治意识,必要时善用法律而非拳头解决问题;遇到校园暴力,及时求助,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发现他人遭到校园暴力,明辨是非,不冷眼旁观,及时向老师反应。“法者止争”,我们应知法守法而有所不为,学法用法而有所为,以明镜立身澄心,让法治长存于心;此外,在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诈骗成为新型热门犯罪手段:“你好,我是反诈中心的许警官,你的QQ账号涉嫌违法诈骗,现在需要你扫二维码进行调查”“这位网友,我可以帮你免费代练快速升级游戏账号,我就是想从新手再练一遍,没什么其他意图”“我是某某老师,账号不小心被盗取了,这是新开的号,麻烦大家重新加一下我的好友”你,信了吗?上述二维码可能就是你的微信电脑版登陆二维码;发了游戏账号,对方就有了威胁你的筹码;加了好友就跳进了麻袋。我们应提高网络诈骗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隐私,及时调用法治知识,警惕违法行为。最后在日常纪律方面,我们应自觉遵守校内规章制度,守作息,不插队,不违规使用手机;严遵考风考纪,严守考试诚信。
今年是我国民法典实施三周年,本周三是我国第23个法制宣传日,即国家宪法日。回到发言伊始,揽今而思,百年后的今天,身为中学生的我们是否对“法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是否对法治之下的道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身为中学生的我们,若是想明镜立身,铸就法治精魂,何不从此刻开始,为大于细?
“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知法守法,严于律己,方能以学校为基点,步入人生精彩之境。行止有纲,明镜立身,方可助法治长存!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