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当代发展”研究方案
陈玲玲
一、课题研究目标
(一)研究发现出叶圣陶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
(二)通过研究叶圣陶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发掘出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为当今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一)内容
以叶圣陶一生教育工作经历为线索,探索其各阶段教育思想产生的诸多因素和发展脉络。
1、叶圣陶早年在苏州的学习生活和教育生活及对其教育探索和教育思想的形成。
2、近代社会大变革下叶圣陶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思想形成。
3、传统文化和西方教育思想影响下的叶圣陶教育思想。
4、改革开放新时期叶圣陶对时代教育的感悟和反思: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当代发展。
(二)重点
20世纪20-40年代是叶圣陶教育思想形成的关键期,本课题重点探索其教育思想形成的因素;近代社会大变革下叶圣陶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思想形成;传统文化和西方教育思想影响下的叶圣陶教育思想。
(一) 子课题的安排
内容 |
组长 |
成员 |
成果 |
叶圣陶早年在苏州的学习生活和教育生活对其教育思想的影响。 |
刘路光 |
陆维蕾、陶列英 |
资料整理及论文 |
传统文化和西方教育思想影响下的叶圣陶教育思想 |
薛振军 |
孙冬梅 张明 徐瑾 |
资料整理及论文 |
近代社会大变革下叶圣陶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思想形成 |
陈玲玲 |
薛洁滢 侯涧平 |
资料整理及论文 |
改革开放新时期叶圣陶对时代教育的感悟和反思 |
冯飞 |
胡进 江潮 |
资料整理及论文 |
三、课题研究思路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研究大量是从其思想本身角度出发,探讨对当今教育的现实价值。很少是从社会背景的角度研究其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原因。所以本课题充分利用自身历史学科的长处,根据叶圣陶的生平,结合历史背景,按时代划分,把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设定为三个阶段:早年求学、实践小学教育;民国时编辑刊物、实践大学教育;解放后就任行政职务,关注中小学教育。通过从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个人实践出发,探讨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从中发掘出教育家成长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对当今天社会教育改革的借鉴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一)过程
1、第一阶段(2015.12—2016.5):研究调查
(1)课题组确立课题分工和目标。2015年12月课题开题。课题组组长在组内汇报确立的课题,对课题的研究内容、方向和研究价值以及研究要求进行通报。组内成员按子课题分组,并就子课题的内容分别确立各自的研究切口。
(2)阅读《叶圣陶》传,了解叶圣陶的教育人生轨迹。
(3)学习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了解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成果。
(4)实地考察。参观叶圣陶纪念馆、甪直古镇和第五高小原址。收集叶圣陶当年教育实践的资料。
2、第二阶段(2016-2018)理论探索学习。
(1)学习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内涵、
(2)学习民国时期影响中国的西方教育思想
(3)学习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观念
(4)学习近代以来社会大变革下教育的发展变化。
3、第三阶段(2018)撰写研究论文。
(1)参加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学习班。
(2)参加落实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开课、听课、评课活动。
(3)全组交流各子课题研究成果。
(4)各子课题撰写研究论文、撰写总结报告。
4、第四阶段(2019)撰写结题报告。
(1)把五年来研究成果汇编成册
(2)根据各子课题的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二)方法
第一阶段:自我研读,分组讨论,全组交流,集体参观。
第二阶段:开展理论学习讨论会,交流学习体会。探讨这些社会因素对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影响。通过撰写读后感、研究论文的形式,形成对叶圣陶教育思想产生原因的初步认识。
第三、四阶段:文献研究法(通过研读专著、通过中知网学习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参加叶研培训掌握叶研的最新成果、通过资料整理汇编进行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