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冬至——阳光的归来”。
2024年12月21日星期六,我们将迎来2024年的冬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标志着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字代表着寒冷的季节,是一年四季中最为萧瑟的时节,象征着大自然的沉寂与休养生息。“至”则有到达、极限之意。这一名称,既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也蕴含着古人对于四季轮回的认知。
冬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农业社会。在这一时期,人们对自然变化的关注促使他们观察天文现象,以便指导农事活动。古人通过观察太阳的运行轨迹,认知到冬至是阳光直射地球的最南端,之后白昼逐渐变长,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将重新开始。因此,冬至被视为一个转折点,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的开始。古代文献《礼记》中提到:“冬至,阳始生。”这不仅说明了自然界的变化,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宇宙法则的尊重与敬畏。
冬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习俗和传统。冬至这一天,在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形状象征着团圆与幸福。此外,一些南方地区则习惯于制作汤圆,以表达对团圆的美好祝愿。这些饮食习俗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渴望,更增进了家庭的凝聚力,并传承了亲情的温暖。
除此之外,冬至还是一个反思与感恩的时刻。在这个寒冷的季节,人们往往会和家人团聚,回顾过去一年的经历与收获。冬至的到来,促使人们对生活中的点滴进行思考,感恩亲朋好友的陪伴和支持。此时,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美食,增进感情,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睦的重视。它提醒人们,生活总是处于不断变迁之中,正如自然界的变化一样,冬至带来的阴霾与寒冷,终将随春暖花开而消散。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乐观与坚韧,深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的信
人们常说:冬至大如年,冬至在苏州人眼里尤其重要。有句苏州话叫“有得吃吃一夜,没得吃冻一夜”,冬至夜时,苏州人会与家人团聚,喝着冬酿酒,享受与家人团聚畅聊的时光。看以家常的食材却有着各种美好的寓意,蛋饺象征着元宝,黄豆芽是如意菜,肉圆象征着团圆……冬至作为一个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节日,不仅是对时光流转的注解,更是对未来美好的期盼。尽管寒风刺骨,但是冬至的到来也使同学们在生活中增添了些许乐趣。
寒风虽冷,但抵挡不住温暖来临的脚步。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熬过暗夜里的隆冬,浓浓春意自会为你盛开。而现在埋下的那颗幼小的种子,伴随着日益增长的温暖与辛勤付出的汗水,它终究会按着来时梦想的模样长大,在同学老师的温暖与关心中破土萌芽。来年春天它定会茁壮结果,绿意盎然,到那时世间所有美好自会如约而至。
在呼啸的寒风中,我们依稀已经听到春天的脚步隐隐传来。夜再长,路再远,只要心怀目标就不会失去方向,寒夜的尽头便是春天。冬至带来的是对渐长白天的希望,还有对生命不凋不谢静待新生的美好。最后祝愿大家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个岁末,愿你心中所想皆能如愿以偿。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